夜幕降临,赣江两岸的霓虹灯次第亮起,南昌的烟火气从街头巷尾升腾而起。从万寿宫青石板上飘来的瓦罐汤香气,到中山路夜市此起彼伏的吆喝声,这座英雄城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地摊经济。对于想要在南昌摆摊的创业者而言,选对地点、吃透政策、掌握技巧,是打开“低成本创业”大门的金钥匙。
2023年南昌市发布《关于规范临时占道经营的通知》,明确提出“疏堵结合、分类管理”原则,允许在指定区域、时段开展地摊经营。重点需关注以下规定:
登记备案:在固定点位摆摊需向辖区街道办提交申请,获取《临时占道经营许可证》;流动摊位则需在城管部门登记。
区域限制:严禁在八一广场、地铁口15米范围内、主干道交叉口等区域摆摊。
卫生责任:摊主需自备垃圾容器,收摊后“摊走地净”,违者将面临罚款。
案例:红谷滩区推出的“潮汐摊位”模式,每日17:00-23:00开放,既满足市民需求,又避免交通拥堵,成为政策落地的典范。
优势:日均客流量超3万人次,以游客和年轻消费群体为主。
适合品类:文创手作、非遗产品、特色小吃(如白糖糕、糊羹)。
注意事项:需提前通过“万寿宫商城”公众号预约摊位,月租费500-1200元。
黄金时段:18:00-24:00,毗邻天虹、百盛等商场,消费力强劲。
热门商品:服装尾单、饰品、网红饮品,建议主打“高性价比+快销”策略。
交通提示:地铁1号线八一馆站2号出口直达,但禁止使用扩音设备。
人群特征:白领、亲子家庭占比超60%,周末人流量翻倍。
推荐品类:儿童玩具、DIY体验、轻食简餐(如拇指生煎、芝士热狗)。
合作模式:可与商场内店铺联合推出“摊位体验券”,实现流量互导。
学生经济:江西师范大学、南昌大学等高校聚集,客单价10-30元为主。
爆款逻辑:手机配件、文具盲盒、平价美妆,搭配“第二件半价”等促销手段。
隐藏福利:大学生创业团队可申请青山湖区政府提供的500元/月补贴。
调性匹配:文艺青年聚集地,强调“原创设计+体验互动”。
成功案例:某手工皮具摊位通过现场定制服务,月营业额突破2万元。
入驻方式:关注园区官网报名,需提供产品设计图或样品审核。
数据洞察:据南昌市商务局统计,2023年上半年小吃饮品、日用百货、儿童用品位列地摊品类前三甲。
蓝海机会:尝试“地摊+直播间”模式,如售卖江西特产时同步讲解鄱阳湖银鱼、军山湖大闸蟹的故事。
灯光设计:暖白光照射食品类,RGB彩灯装饰潮流商品,LED灯牌标明价格。
空间魔法:利用多层展架、悬挂式陈列扩大展示面,参考珠宝店“爆款居中”原则。
留住回头客:发放手写卡片(如“集满10个赞送礼品”),添加微信备注客户偏好。
应急服务:备足零钱、充电宝、雨棚,恶劣天气可转型为“跑腿代购”。
食品安全:餐饮类需办理健康证,食材采购留存票据,定期检查灭火器材。
知识产权:杜绝销售假冒动漫周边(如未经授权的“玲娜贝儿”玩偶)。
当赣江的晚风拂过摊位上摇曳的串灯,属于南昌的人间烟火正在书写新的创业故事。无论是洪城大市场的批发老手,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,只要找准定位、用对方法,一方小小的摊位也能成为梦想起飞的支点。